“双一流”建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学科建设» “双一流”建设»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新周期,新思路,新发展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新周期,新思路,新发展

作者:   发布日期: 2022-03-01   来源:发展规划部 访问量:

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近日由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经国务院批准,“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更新公布,新一轮建设正式启动,河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科再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在这个五年建设周期内,河北工大如何发展建设,成为广大师生、社会各界关注的目标。

首轮建设周期内,河北工业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聚焦智能机电装备、新能源装备等领域,依托电气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建设先进装备工程与技术学科群,初步形成从设计理论、材料制备、感知控制到系统集成的先进装备创新链;经过全校师生共同奋斗,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国家级平台取得新突破,国家级一流专业、国家级人才、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数等可量化指标均实现倍数增长,各项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新一轮建设周期内,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坚持一流引领、分层分类、交叉驱动、整体推进的学科建设理念,以先进装备工程与技术为建设口径,以电气工程为主建学科,以机械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支撑学科,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全面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能力。

一流学科建设总体规划

学校将通过科学规划、重点建设、动态调整,持续优化学科结构体系,实现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医等多学科协调有序发展。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为龙头,统筹推进相关学科建设,不断优化学科布局,加强内涵建设;坚持统筹兼顾,分层分类发展;促进学科交叉,培育新兴学科。通过不断深化学科协同交叉融合,促进学科协同交叉融合的制度文化环境逐步完善,建成一批具有自身特色、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特色交叉学科,产出一批具有高影响力的标志性交叉创新成果,争取部分学科方向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学校成为引领、支撑和服务国家特别是冀津区域产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学校将在传承“工学并举”办学特色基础上,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提升本科生培养质量,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推进学科交叉创新创业教育,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努力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严谨务实、开拓创新、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专业精英和社会栋梁。

建设一流师资队伍

学校将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持续推进“元光学者计划”,围绕学校的战略布局和学科重点发展方向,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更加精准地引育高层次人才;将优秀青年人才引育工作纳入学校“十四五”规划体系和新一轮国家“双一流”建设方案中,加强对优秀中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完善中青年人才队伍发展支撑体系;深化教师评价改革,坚持以德为先,完善多元化评价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和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评价制度、健全人才成长机制,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打造一支由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组成的一流师资队伍,为学校发展建设提供坚实人才基础。

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学校将坚持科技创新“四个面向”的战略方向,聚焦国家战略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实施重大科研项目和标志性成果培育工程、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建设工程、重大科研项目和标志性成果培育工程、军工科研创新活力增强工程,健全科研管理运行机制,汇聚创新要素,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的良性循环;推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学校的原始创新能力。

着力推进成果转化

学校将积极践行“落地冲高”工作思路,主动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学校隶属河北、地处天津的“桥头堡”区位优势,充分利用省市部共建的平台优势,汇聚区域优质创新要素,着力打造“京津研发、河北转化”协同创新共同体;注重与地方和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将优势学科与河北省、天津市重点支持的特色产业集群进行精确匹配和精准对接,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完善成果应用转化机制,深化产学研合作,形成产学研融合长效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打造科技成果在燕赵大地推广转化的“快转”基地。

传承创新优秀文化

学校将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强化价值引领,凝聚精神力量;丰富校园文化,推动文化繁荣,强化文化育人功能,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交融地。加强学校文化传统和精神内核建设,传承“兴工报国”办学传统,弘扬“勤慎公忠”校训精神,彰显“工学并举”办学特色,进一步增强师生员工的家国情怀和对学校的荣誉感、归属感;综合运用教育教学、实践养成、文化熏陶、媒体宣传等方式,使广大师生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师生文化素养;加强文化教育,推进价值规范与行为规范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学术建设,树立底线思维,践行学术行为准则。

融通中外交流合作

学校将继续坚持扎根中国与融通中外相结合,加快国际化战略布局,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国际化办学效能,不断加强师资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科研合作国际化,全面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构建全方位开放合作的办学治校新格局,不断提高国际声誉。

在新一轮国家“双一流”建设中,学校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构建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的学科建设模式,不断凝练学科方向,努力汇聚一批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学术团队,实现学校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学科水平跃上新台阶,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日益增强,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办学影响力、贡献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综合办学实力显著增强,为早日建设成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发展规划部   时间:2022-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