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高等教育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17位全球大学校长说

高等教育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17位全球大学校长说

作者:   发布日期: 2022-12-27   来源:人民网 访问量:

12月17日,全球大学校长论坛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在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举行,主题为“面向未来的高等教育:机遇与挑战”,吸引来自全球17所大学的校长及其他代表出席会议。各位校长围绕论坛主题,分享高校发展经验,畅谈高等教育未来。

北京理工大学校长龙腾以《智慧教育赋能全人化培养》为题,分享了北京理工大学开展智慧教育的生动实践,对于如何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拔尖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他提出要促进以知识驱动为核心的智慧教育发展,提升智慧教育的全人化培养效能。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以《新时代下大学的使命与责任》为题,重点分享了香港中文大学2025策略计划,强调未来大学应与世界共荣共生,营造有利于人类繁荣发展、创造、传播、交流及应用知识的良好生态体系。

中山大学校长高松以《促进学科交叉的教育与研究》为题,提出大学要努力探索促进跨学科教育与研究的有效路径,为培养更多复合型高水平人才提供新思路。

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以《全球创新共同体理念下澳门大学的角色与作为》为题,分享了全球创新共同体理念下,澳门大学拓宽全球合作网络、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创新实践。

重庆大学校长王树新以《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双一流”大学的使命担当》为题,分享了新格局、新征程下重庆大学的思考和行动,强调“双一流”大学要持续深化交流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牛津大学副校长乔纳森·米奇以《大学的三大使命》为题,提出大学普遍拥有教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使命,三大使命对学生而言非常重要,而且依赖于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大连理工大学校长郭东明以《构建“六协同”合作育人机制, 培养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为题,分享了对于协同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思考以及大连理工大学的创新实践,提出要加强深度合作,打造更加开放、优势互补、充满活力的协同创新共同体。

加州大学(总校)教务长迈克·布朗以《创新创业型大学:加州大学办学模式改革探索》为题,提出大学要通过调动广泛的知识和物质支持来应对重大挑战,分享了加州大学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对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借鉴。

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张立群以《处在世界危机中的一流大学的使命与担当》为题,提出一流大学要做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开放合作的践行者、原始创新的引领者、未来人才的领路者,为人类社会的未来找到共存和一体化的形式,成为支撑国家发展的牢固中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

日本九州大学校长石桥达郎以《大学的使命与责任:知识融合推动社会变革》为题,提出新形势下大学应发挥最大能力推动新价值创造和创新,同时分享了九州大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及发展策略。

同济大学副校长娄永琪以《教育 科技 人才协同发展,统筹推进大学教育与创新共同体建设》为题,分享了同济大学推进一流大学建设的改革与探索,倡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建设,共创教育与创新共同体。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副校长蓝钦扬以《大学的使命与责任:南洋理工大学案例分享》为题,结合南洋理工的办学经验,分享了教育、科研和创新创业是大学的三个重要使命,强调一所大学必须不断积极适应和应对世界持续的变化。

东南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刚以《全球变局与困境下的大学责任》为题,分享了大学要培养敬自然、有道德、爱人类的人,要做担当全球使命、造福人类的研究,要建设具有人类关怀的精神文化高地,要充当人类大同、全球合作的友谊之桥。

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沈毅以《坚定不移走好杰出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为题,分享了哈工大百年来杰出人才自主培养的历程,提出新时代一流大学要勇担使命,加快实施新时代人才战略,坚定不移走好杰出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以《百年变局下的大学使命》为题,提出适应和创新已成为全世界的主题,高等教育需要采用颠覆性方法回应时代、社会、学生和未来的需求,分享了港科大(广州)的办学理念。

天津大学副校长巩金龙以《为未来赋能:智能时代的大学教育》为题,分享了智能时代天津大学在培养目标、教学组织形态、治理方式、教育环境等方面的系列变革,为智能时代大学教育提供重要借鉴。

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何国强以《行业特色高校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为题,分享了西北工大领军人才培养的“西工大现象”、科技协同创新的“西工大模式”、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的“西工大路径”,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供特色发展路径。

image.png

此外,会上,由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9所大学构成的卓越大学联盟,发布《卓越大学联盟2022年广州宣言》,提出坚定不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不移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坚定不移加强科技协同创新,坚定不移深化文化学术交流。



时间:2022-12-24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