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西安交通大学“四个强化”加快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

西安交通大学“四个强化”加快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

作者:   发布日期: 2022-10-17   来源:教育部 访问量:

西安交通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积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把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作为“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任务,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努力培养造就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卓越工程师队伍。

强化组织领导,构建协同联动新格局。学校党委将“协同育人,培养卓越工程人才”作为“十四五”规划重点任务,先后出台《“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实施方案》《“百千万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计划》等文件,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定期专题研究、协调推进。建立创新创业联动协作工作机制,成立由校领导任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相关部门和学院联合组建工作专班,着力构建校、院、专业三级落实体系。成立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创新联合体等,加强人员、资源统筹配置,持续推进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校企合作与科教融合,校领导带队走访企业和科研院所,鼓励支持教师主动对接外部资源,拓展校外实践育人平台,积极营造协同并进、开放共享的良好育人生态。完善以目标为导向的督促激励机制,建立工作台账,按季度检查调度,将目标完成情况作为绩效考核重要指标,切实推动各项任务举措落地落实。

强化专业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新机制。聚焦“高精尖缺”专业建设,按照“试验班—新方向—新专业”建设路径,开设人工智能试验班、热流国际班、3D打印班等,试行新方案、新课程,探索与企业合作加强相关专业建设。面向新兴产业,通过专业规划、教改项目、大类招生等,支持引导传统专业转型升级。依托机械、能源动力、电气等优势专业,创办智能制造、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能源互联网等新工科专业。完善特色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导向,调整优化31个工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实施课程大纲定期更新制度,及时引入行业领域前沿内容,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61个。构建“规划—建设—评价—改进”闭环机制,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大力建设新兴专业,完善专业综合水平评估体系,覆盖生源、培养、资源、教改、质保、效果、特色等7个方面、35个观测点,每四年开展一轮校内自评。组织全部工科专业开展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不断提升学科专业建设质量。

强化校企合作,打造产教融合新平台。以国家重大项目为牵引,瞄准人工智能、储能科学与工程、智能制造、医工学等方向,探索构建本硕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纵向贯通式项目课程体系与横向衔接式理论课程体系,组建跨学科、校企融合师资队伍,不断提升卓越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搭建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整合优势学科力量,联合相关行业企业,申请并获批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与相关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共建多学科交叉创新联合体,打造科教一体、产教融合、科研创新、成果孵化全链条式协同育人新平台。实施校企联合“百千万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计划”,联合百家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聘请千名卓越工程师,共同培养万名高素质工程师。2022年与52家单位合作,建设创新联合体项目34项,遴选企业导师192名,录取专项研究生187名。

强化目标导向,探索实践育人新模式。建设校企协同、学科专业交叉的“菁英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通过“一队一策双师资”和“一人一题双导师”,推动实现学生修读专业方向、校企师资、实践育人和学生能力素质“四融合”,着力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近年来,共建设24个“菁英班”,引进115名行业领域专家,覆盖校内所有工科学院。依托交叉创新实践平台开展国创项目、学科竞赛等100余项,学生在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SAE国际航空设计大赛等多个国际赛事中获得优异成绩。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实验室建设,拓展校外实践育人资源,年均开放600余个实验项目、吸引4500余名本科生参与,依托平台参加各类竞赛并获奖400余项,发表论文近200篇;建立400余个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年均开展实习实践7000余人次。构建以国家、省、校各级创新训练项目及学科竞赛为载体的分层次、结构化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每年投入经费400余万元,推进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近五年本科生获得专利授权118项。积极组织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累计获得国家级金奖22项,孵化学生创业企业197个。



来源:教育部  时间:202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