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让更多行业专家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让更多行业专家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作者:   发布日期: 2022-09-08   来源:中国科学报 访问量:

当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培养高层次实践创新人才的重要渠道。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2020年印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到2025年,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将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2/3左右。

然而,目前专业学位教育的特色并不明显,与学术学位同质化的问题依然存在,急需破解之道。

经过改革开放40余年的发展,一些行业先进企业在技术开发上已经走到了大学的前面。它们拥有独特的育人资源,如知识应用的前沿场景、应用牵引的研发项目等。行业专家始终在实践部门,他们深刻理解行业企业的人才及研发需求,也拥有很多大学研究生导师所不具备的隐性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他们的知识更新、更活、更立体。

因此,这些行业专家能够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培养、评价等提出中肯的建议和深刻的见解。让更多行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符合教育治理现代化中“多元共治”的要求。很多行业专家对于参与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也持积极态度。

然而,当前行业专家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参与程度却不甚理想。

在宏观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层面,行业专家对人才培养的参与尚处于政策倡导阶段。以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教指委)为例,教指委作为协助主管部门开展研究、咨询、指导、评估和交流合作的专业组织,在指导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加强与行业实务部门的联系上应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在该组织中,行业专家代表性严重不足。

根据2021年公布的30个专业学位教指委700余人的成员名单,来自高等教育机构的人员占比近八成;其余两成人员大多来自行业主管部门及其下属研究机构,其中来自行业协会、学会及商会的仅22人,直接来自企业的专家仅19人,行业企业专家合计仅占约5%。

在微观的培养单位层面,真正有水平、有深度的产教融合育人还没有遍地开花。行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的机会不多、途径较少、平台不足。具体表现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缺少来自行业企业的导师指导,缺少应用课题的支撑,导致其最终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趋同。

上述两个层面之所以都存在行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不足的情况,其原因有很多。比如,缺少校企合作以及产教融合育人的体制机制保障,导致一定程度上行业专家参与教育目前只是大学的“自选动作”,而非“规定动作”。再比如,行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既需要精神激励,也需要物质、利益和名誉上的激励,还需要有稳定的参与机制。目前,这些方面的工作都不尽如人意。

原因虽然很多,但说到底,还是一个开放发展理念贯彻不足的问题。在教育领域,开放发展理念是指不能封闭于系统内,而是要利用系统内外所有能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力的资源培养人才。清华大学前副校长谢维和曾指出,改革要对外解决大学相对封闭的问题,要与社会、国家和企业有更多结合。专业学位教育要有外部的“需求牵引”,因此开放发展的理念尤为重要。

要改变行业专家参与不足的情况,笔者有以下建议。

在宏观管理层次,要大幅提升行业企业专家在专业学位教指委中的代表性。考虑到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史及现实,未来十年内应努力将行业企业专家委员的比例提升至三成以上。

由于教指委是由主管部门、行业企业和事业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三方推荐的专家和负责人组成,这种产生方式存在“两头多、中间少”的缺陷,因此应建立行业企业和事业单位专家的优先推荐以及保障制度。同时,进一步通过规范和改革工作机制,提升教指委的工作效能,让这些兼职的委员能发挥应有作用。

在微观培养层次,可以在师资聘任、课题研究和课程教学三方面着力。

第一,高校需要实行并逐步扩大“实践教授”聘任的比例,吸引具有行业企业研发经验并热爱教育事业的专门人才进入大学。实践教授可专职也可兼职。不“唯学历”吸引人才,让这些“实践教授”能够将行业企业的现实课题带入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和实践训练中,提升专业学位教育的应用性和职业性。这样可以极大改变专业学位教育缺乏应用场景的弊端。目前,国内少数高校已经开始实施“实践教授”制度,未来需要在专业学位的所有类别中推广。

第二,构建行业企业应用课题牵引式的专业学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可以仿照博士招生中“科研经费制”博士专项计划,建立由导师应用课题经费全资支持的专业学位招生计划,不占用国家计划名额。由于应用课题本身就需要导师和行业企业专家之间的合作,用这种方式可以自然而然地让行业专家参与到实际的人才培养中,实现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第三,建立行业企业协同的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以华中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学科为例,该学科建设了学科与产业共享的课程,与领先企业联合建设“光通信与光交换技术”“宽带光接入网”等8门课程,由企校专家合作为研究生讲解技术前沿;还发起“光子学公开课”活动,面向研究生和企业研发人员推出,举办了100多期,吸引专业听众超100万人次。行业领先的专家已经深度参与了研究生的课程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