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发展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高教信息» 高教发展» 正文

西南民族大学三举措服务四川藏区建设发展

作者:   发布日期: 2016-06-22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拓宽服务渠道,突出智力和科技帮扶,服务四川省藏区建设发展。

  优化培养模式,努力培养专业人才。一是拓宽培养口径,结合藏区经济发展和地域文化特点,立足当地人才需求现状,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构建了涵盖藏药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等特色学科为一体的专业体系。二是开设藏语零起点班,在藏学学院开设民族学(藏学)专业并免收学费,突破以往藏语言文学专业仅招收藏族并具有藏文基础考生的模式,为藏区培养行政管理、藏汉文化交流、新闻传媒、教学科研等专业人才。三是订单培养定向使用,与甘孜州人民政府签署“订单定向式”人才培养协议,在招生专业和培养方案上实行“订单式”培养,定向为甘孜州培养旅游管理、电气工程等急需紧缺人才。与甘孜州教育局、阿坝州红原县教育局合作,通过在校学习和送教上门等方式,订单定向式培养美术学(唐卡工艺美术)、舞蹈编导、藏语言文学等专业成教生。

  发挥智力优势,着力开展智力扶贫。一是深入推进藏区科学研究,围绕藏区特点,开展了350余项科研项目,发表相关学术论文7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32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8项、国家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二是深入推进藏汉双语科普教育,定期组织师生分赴甘孜州石渠县、色达县及阿坝州红原县等藏区,开展以“高寒牧区人畜共患包虫病综合防治”等为主题的藏汉双语科普宣传活动,向当地群众普及科技知识,推广科技服务。三是深入推进定点扶贫工作,在红原县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畜牧业养殖等9个批次的技术培训,培训当地干部、技术人员480余人。依托“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究示范基地”,先后派出300多人次专家教授赴红原开展考察调研科研,组织实施40余项国家、省重大重点项目。

  整合资源优势,强化校地合作。一是发挥优势服务地方发展,相继与阿坝州、甘孜州以及阿坝州红原县、九寨沟县、松潘县等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协助九寨沟县、红原县制订有关旅游发展规划,成立“西南民族大学藏汉翻译中心”,设立“藏汉翻译小分队”,协助做好藏汉翻译工作。二是针对川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态势,建立“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究示范基地”,依托多支省部级创新人才团队,承担了60余项与青藏高原生态、生产、生活相关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重点推进川西北地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发展领域的重大理论、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产品创新的探索和研究。三是设立“服务民族地区科研项目”,每年划拨专项经费,支持专家教授开展校地合作单位急需的科研项目。2014年,投入近40万元科研经费,扶持了包括“高寒地区优良牧草规模化种植及青贮技术应用研究”等5项与藏区有关的专项课题。四是加强藏区干部人才培训,面向四川藏区举办各类民族干部培训班近30期,培训藏区基层干部15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