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发展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高教信息» 高教发展» 正文

西藏民族学院四举措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   发布日期: 2016-06-22   来源:

 西藏民族学院坚持内涵发展,以“优化升级师资队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教学科研一体化发展”等四项举措为抓手,持续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互为支撑、共驱互动的人才培养新格局,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近三年来,西藏民族学院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

  优化升级师资队伍。积极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按照“充实队伍、提高素质、稳定骨干、造就名师”的思路切实抓好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三个环节。积极和对口支援院校合作对接,聘任一批学术造诣深厚、学科背景多样的专家教授为兼职教授,成为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学校709名专任教师中,硕士学位及以上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数的67%,其中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自治区学术技术带头人9人。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为西藏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需要培养“靠得住、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应用型人才目标要求,结合生源特点和学校实际,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课程教学中实行分层次教学,确保基础好的同学“吃得饱”、基础薄弱的同学“跟得上”;借助对口支援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实施本科生联合培养和学生交流;集中本校优质教育资源大力推进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促进医学人才培养与基层医疗单位的深度融合;以实施西藏自治区教育改革试点工作项目“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和西藏自治区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为契机,深层次推进相关专业教学改革;以实践实验中心等实践教学平台为依托大力推进实践育人,初步构建起以西藏自治区级教学实验中心、学校实训基地为核心,以各类实验室为支撑,以大学生课外创新实践平台相辅助的实验教学体系。

  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根据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对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在学科专业优化过程中,努力实现学科专业结构与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对接和最优匹配。重点建设民族学等12个校级一级学科,以重点学科为“龙头”,带动其他学科全面发展;瞄准国内藏学研究前沿和西藏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加强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在加强传统优势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加快新兴、交叉学科的培育,加大对理工科及应用学科的扶持力度;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扎实推进自治区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

  教学科研一体化发展。积极推进科研教学一体发展,引导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更好服务教学、服务人才培养。近五年来,学校年均科研经费达到1186.9万元。学校科研水平大幅提升的同时有效带动了教学发展,学校教师结合各自研究成果编写出版了多部高质量且具有西藏特色的教材,诸多科研尖兵教师在科研项目研究中吸纳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参与项目研究,有力提升了学生科研能力。